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发电树之谜


在印度,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树。如果人们不小心碰到它的枝条,立刻就会感到像触电一样难受。原来,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它的蓄电量还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中午带的电量最多,午夜带的电量最少。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太阳光的照射有关。 这种“电树”引起一些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注意。如果它发电和蓄电的秘密被揭开的话,也许我们可以仿照它的发电原理,制造出一种新型的发电机呢!

秘鲁发现千年木乃伊,其容狰狞!!




8月2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一处新发现的古墓里拍摄的一具女性木乃伊。与木乃伊同时发现的还有另两名成人和一名儿童的遗体。这是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瓦里文化墓葬遗址。多名考古学家26日说,他们在秘鲁首都利马市中心挖掘一座墓穴时发现3具距今1300年的木乃伊。
除了3具成人木乃伊,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具陪葬儿童遗骸、2个保存完好的面罩和多种织物。其中一具女性木乃伊头戴面罩,面罩上绘有一双大得突兀的蓝眼睛,这具木乃伊因此得名“面具女士”。
考古队队长伊莎贝尔·弗洛雷斯说:“面罩眼神坚毅、目光如炬,令工作人员和考古学家感到震惊。”
弗洛雷斯说,这座墓穴是这一地区首个保存完好的瓦里文化墓葬遗址。瓦里墓葬的特点是一墓葬多尸、遗体呈胎儿状和有一名儿童陪葬等。
瓦里文化公元500年至公元1000年在秘鲁南部高原盛行,瓦里帝国的疆域当时从秘鲁南部莫克瓜一直延伸到北部特鲁希略。

科学家发现最为巨大的星系团!


欧洲空间局网站日前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了迄今最为庞大的星系团。
新发现的这一巨大星系团目前已被命名为2XMM J083026+524133,其中包含的天体数量超过了19万个。科学家们是借助“XXM-牛顿”X射线望远镜和其他多部大型天文望远镜取得这一发现的。为了测算出该星系团的相关参数,专家们总共对其进行了3500多次反复地的观测。
据欧空局公布的数据,2XMM J083026+524133的质量几乎是银河系的1000倍,其亮度非常高,大部分是由温度超过1000万摄氏度的高温气态云团组成。此前最大星系团纪录的保持者的质量要比2XMM J083026+524133略低,是由“斯匹策”空间望远镜发现的。
目前,科学家们正“斯隆数字天空观测仪”和“巨型双目天文望远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地面光学望远镜)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XMM J083026+524133星系团距离地球约77亿光年。也就是说,其发出的光线要过差不多8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科学家们认为,该星系团很可能形成于宇宙的早期阶段。除了巨大的质量外,该星系团所处的环境也让科学家们倍感困惑:在距离其数百万光年的范围内,居然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天体存在。
参与对2XMM J083026+524133研究的格奥尔戈·列梅教授表示:“如此巨大的星系团在整个宇宙中是非常罕见的。通过以它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对现行的许多天文学理论进行验证。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类巨型天体的存在证实了先前有关有暗能量存在的理论。”
所谓的暗能量至今也未获得一个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能确定的是:这种能量促使整个宇宙不断地扩张,而且其也是维持诸如星系和星系团这样巨型天体的主要力量。格奥尔戈·列梅指出:“类似2XMM J083026+524133这样的巨型星系团,只有通过暗能量才能维持稳定的存在。”

英国研发的“微风”太阳能无人间谍机能连续飞行三天!!


英国科学家研发的无人驾驶太阳能间谍机日前在测试中不间断飞行了三天半,创下一项“非官方”航天飞行世界记录。这一超薄飞机运用了超轻材料和最新储能技术,在军事和民事领域都有广泛的潜在用途。
“非官方”世界记录
据英国广播公司8月24日报道,这款名为“微风”(Zephyr)的无人间谍机由英国国防科技集团奎奈蒂克(Qinetiq)研发的。它重仅30公斤,翼展长约18米,通过螺旋桨推进,飞行高度可达海拔18千米。
上月28日,“微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美军尤马测试基地升空,挑战不间断飞行记录。结果,它直到31日才返回地面,飞行时间长达82小时37分钟。这一时间超过大大超过了由美国无人机“环球雄鹰”号保持的30小时24分的无人驾驶飞行记录,也超过了它自己在去年的试飞中创造的54小时的记录。
奎奈蒂克公司将在25日正式公布这一记录,但由于该公司并非负责认证世界记录的国际航空联盟(FAI)的成员,因此这一成绩只能是一项“非官方”的记录。
“薄如蝉翼”抗寒耐热
“微风”之所以具有长途飞行的超强“耐力”,与它的先进构造密不可分。它采用了超轻的碳纤维材料,两机翼上粘合着由非结晶质硅材料制造的太阳能板,其厚度仅相当于几张纸加起来。飞机上携带的通讯设备只有2公斤重。
除了本身“身轻如燕”,它所采用锂硫磺电池还能在白天最大程度地吸收和储存太阳能,从而支撑它在夜间的连续飞行。奎奈蒂克公司的克里斯·凯莱赫表示:“我们在储能技术和系统‘瘦身’上花了很大工夫。锂硫磺电池了的能量密度是仅次于它的替代技术——锂聚合电池——的两倍。
“微风”飞行时间长,而且还能应对各种恶劣环境,不管是沙漠上空45度的高温,还是18千米高空零下75度的极寒空气,都不会影响它的正常运作。
两年之内可上战场
奎奈蒂克公司主持的“微风”无人机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国防部和英国国防部的资助,因为一旦研制成功,它在军事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全天候的飞行能让它收集到战区的完整情报,侦查能力甚至可以超过间谍卫星。
目前美国和英国部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已经在大量应用无人飞行器(UAV)进行侦查和通讯,但它们仍需要飞行员在地面进行遥控,而“微风”间谍机则一旦通过地面遥控升空后,就可以转为通过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此外,“微风”还可以在搜救、刑事侦查等民事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我们认为‘微风’已经非常接近于一个可实际操作的系统了,我们将在两年内时间这一目标。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改造,尝试设计出一个能量充足而可靠的系统,能够支撑飞机不间断飞行数月之久。”凯莱赫说。
此外,奎奈蒂克公司还在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开发“秃鹰”无人机。这将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重量最大的飞机,有效载荷可达450公斤。按照美国军方的设计要求,这将是一颗“伪卫星”,能够不间断驻留在地表某个地点上空长达五年时间。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灵魂出窍是否真实存在??!!

灵魂出窍确实存在
一个小心脏病手术,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医生要清除弗拉伦斯·科恩心脏动脉里面的一个血栓。由于是小手术,因此医生没给科恩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科恩有点迷糊的感觉,但意识是清醒的。
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发现自己升到空中,而且胸口遭到重击,同时耳边响起了钟声。此后的影像更加清晰,她看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处理她的身体。“我急得大叫:别切我,我还清醒啊!”科恩回忆说。接着她看见一道耀眼的白光,然后她在空中的身体飞向了白光,“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2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手术记录显示,科恩的心脏曾一度停止跳动。现在回忆起这件事,科恩还心有余悸,“这事很怪,我平时很少谈起它。不过那肯定不是梦境,我当时很清醒”。
科恩女士20年前的这段经历是一段典型的“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尽管科学界还不能对这种所谓的“看到死亡”现象作出一致的解释,但濒死体验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科学界分成两派
濒死体验现象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但是这些研究者分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目前科学家们对濒死体验现象是否存在并无怀疑,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科学家发现心脏骤停后苏醒过来的人中,有4%~18%的人有过濒死体验经历。让科学家产生分歧的,是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濒死体验是大脑严重缺氧后的一个独特生理现象,明尼苏达睡眠紊乱研究中心主任马克·马霍沃尔德表示,“很多人认为濒死体验是一种宗教或者超自然现象,但实际上它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
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则认为,濒死体验并非这样简单,他们认为濒死体验是一种意识扭曲现象,而且人类的意识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而存在。目前人类对意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奥克兰心理学家卡尔·简森认为,“濒死体验现象的形成原因对人类来说仍属于神秘王国的范畴,目前我们不可能把它解释清楚。”
大脑功能理论
目前关注濒死体验现象的主要是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1978年,在一些学者的倡议下,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正式成立,在美国还有一个专门研究濒死体验现象的刊物《濒死体验研究》。
在近年来的濒死体验研究中,“生理现象派”占有一定的优势,很多科学家都愿意用大脑功能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神秘现象。
这些科学家认为,濒死体验是在心脏骤停后发生的,由于求生是人类最大的本能行为,当心脏停止跳动,大脑供氧停止之后,大脑就会开动其全部“防御机制”,此时大量大脑会分泌出大量神经传递素,这些神经传递素又会释放出无数影像和感觉信息。这些信息本来都是存在大脑记忆库中,因此有濒死体验经历的人看到的大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场景。至于很多人都会见到白光以及通过一段黑暗隧道,则是大脑后部和两侧在遇到危险时候的一种特殊反应。

根据“濒死体验”者的描述创作的画

“灵魂出窍”提供借鉴
此外,其他科学家的一些研究也给“生理现象派”提供了支持。瑞士神经科学家奥拉夫·布兰克博士和瑞典神经科学家亨里克·埃尔松博士分别率领的两个研究小组,先后在健康人身上完成类似“灵魂出窍”的模拟实验,使实验对象在清醒状态下看见几米之外“另一个自己”。
“灵魂出窍”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被实验者的视觉和触觉被分离并错位。在视觉和触觉被分离后,大脑的感官信息处理变得混乱,于是大脑创造出一个幻觉,使人感受到一具并不真实存在的身体。
这两项实验为曾被认为神秘莫测的“灵魂出窍”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同时也给科学家解释濒死体验现象提供的借鉴。
还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
由于目前的科学手段还不能完全揭开濒死体验之谜,因此“神秘派”的支持者仍很多。他们认为,目前“生理现象派”的理论根本解释不了很多濒死体验者的经历。
皮姆·范·拉曼尔博士是荷兰著名的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他在1988年~1992年间对334位被成功抢救的突发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
在拉曼尔的研究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病人的灵魂离体经历,这些经历很难以从神经生理角度解释。
例如一位突发心脏病的44岁患者,送到医院时此人已被宣布临床死亡。但拉曼尔还是持续给他做心脏起搏和人工呼吸。拉曼尔在准备做人工呼吸时发现患者口中有假牙,便将假牙从患者口中拿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有了心跳和血压。
等清醒之后,该患者一见到拉曼尔便告诉他, 自己知道他的假牙放在哪里。拉曼尔医生非常吃惊,因为他知道该患者当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解释说,当时他漂浮在空中,看到了医生抢救他的全部过程。该患者描述的抢救细节和场景都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吻合。如果把当时该患者的意识活动归结于他的脑神经活动,那如何解释他在处于大脑不活动的状态下,却能清晰地看到一切的事实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项调查,仅在美国就至少有1300万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

墨西哥发现古玛雅神秘洞穴!

墨西哥成功挖掘14处玛雅古文明洞穴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上周,考古学家宣称,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挖掘出14个古玛雅洞穴,这些洞穴中有迷宫般的石制寺庙和金字塔,甚至一些洞穴还位于水中。
该发现的考古专家疑惑是否古玛雅传奇文明对于这些地下复杂建筑起到了启迪作用。依据玛雅神话故事,死者的灵魂会追随着具有夜视能力的狗,穿梭于可怕潮湿的通道,这些亡灵将忍受着无数探险者的侵扰。在最近发现的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近300英尺长的混凝土道路,一直延伸至水域前端的一个圆柱。负责此项考古调查的研究员吉勒莫-德安达说,“我们现已发现一处接近水域或处于水下的一个寺庙,被水淹没很可能是近期发生不久的事情。”
该项研究的首席调查员德安达称,我们发现洞穴中的寺庙格局非常接近水域,甚至一些寺庙还位于水下。这很可能是非常精心设计的宗教仪式活动的一部分,该仪式涉及到死亡、生命和人体献祭。据悉,公元250-900年,玛雅文明从墨西哥南部穿过危地马拉,进入到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北部。然而最终这支人类文明却神秘般的衰落消失。
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省首府梅瑞达的Tahtzibichen村挖掘寺庙和金字塔,他们称,其中挖掘出土的最古老文物是1900年前的容器,其他挖掘出的陶器和雕塑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50-850年之间。德安达说,“在洞穴中存在着石制巨大的圆柱和牧师雕塑。”据悉,他和研究小组成员在尤卡坦半岛从事考古工作已有6个月。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儿有存在着大量的人体残骸和制陶器皿。
研究人员指出,一个远古文明传说故事流传至今,该远古传奇神话被认为是《音乐虫洞》的一部分。穿过渗出血液、遍布蝙蝠和蜘蛛的通道,将直抵地下世界。这与现今发现的神秘洞穴有着相似之处。德安达说,“洞穴是通往其他领域的天然入口,这种洞穴结构可能来源于玛雅神话的启示。在玛雅神话中充满着黑暗、惊骇和怪物。”他强调称,这并不与神话启示寺庙建造的理论相冲突。
波士顿大学玛雅文明专家威廉-萨图尔诺认为,寺庙迷宫的建造要晚于玛雅神话故事。我确信玛雅神话首先出现,这些洞穴特征重申玛雅神话中主要神话传说。
萨图尔诺称,水下寺庙的发现显示出了玛雅人在建造洞穴入口通道的重大成就。除了将洞穴入口从森林延续至洞穴开阔处,玛雅建筑工还必须摒住呼吸潜入水下建造一些寺庙神殿和金字塔。
其他的玛雅地下入口已发现位于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北部的丛林和地上洞穴处,萨图尔诺说,“我们认为这种复杂的玛雅文明洞穴具有多层,洞穴入口的选择对于进入者的生与死十分重要。”

黑洞并非可拍!!

计算机模拟的气态云团在黑洞附近的运动过程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此前有关在黑洞周围无法形成新天体的理论很可能是错误的。
  科学家们普遍相信,在银河系的中心存在着一颗质量巨大的黑洞(重量超过太阳的360万倍)。由于这种黑洞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引力场,能够撕碎并吞噬掉任何位于其附近地区的天体。但圣安德鲁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开展的最新研究却显示,在距离这些超级黑洞较近的区域是完全有可能孕育出新恒星的。
  由肯·赖斯博士和伊安·博奈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构建了一套专门的计算机模型,以模拟黑洞周围天体的演化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模拟了一个质量相当于太阳10万倍的气态云团坠向黑洞的全过程。该云团在逐渐向10光年外的一个超级黑洞靠近,以其运行速度计算,预计将在两万年后到达黑洞附近。在此期间,云团所拥有的大部分物质都会被黑洞产生的强大引力所撕碎、吞噬。据介绍,计算机模型给出的运算结果另科学家们大吃一惊:遭到黑洞引力破坏的云团居然慢慢地演化成一些螺旋型的旋臂,其中的部分物质最终被黑洞所吞噬,而剩余的云团却依然能围绕在黑洞的周围并逐渐演化为质量巨大的恒星。而在此前的观测中,科学家们确实在银河系中央超级黑洞的附近观测到了一些体形巨大的恒星。

“丝带”包裹的奇特星系!!


英美两国的天文学家日前发现了一个被众多“丝带”所包围的奇特星系。
该天体的编号为NGC 1275,位于英仙座,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星系。进一步的观测显示,这些主要有气体构成的“丝带”其实也是有更为纤细的“丝线”组成的--正是这些“丝线”所具有的磁场阻止了“丝带”向周围宇宙空间的扩散。科学家们已将这一最新发现发表在了新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天文学家介绍,这些气体“丝带”的形成时间均已超过一亿年。此前,为了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够稳定的存在,科学家们曾提出了多种假说,但一直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英美两国的研究人员对“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NGC 1275星系的照片进行了仔细分析。从这些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包裹在该星系周围的“丝带”的形态并不相同,它们其实也是由更为纤细的“丝线”组成的。而在此之前,由于受到观测能力的显著,从其他望远镜获取的图像上根本无法分辨出NGC 1275星系周围气体构造的细部特征。
据测算,NGC 1275周围“丝线”的宽度约为230光年,而绵延长度则达到了1.95万光年。
通过这些“丝线”,科学家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NGC 1275周围的“丝带”能够长期稳定的存在。据介绍,这些看上去妩媚妖娆的“丝带”其实均为NGC 1275星系中心黑洞活动的产物。该黑洞被一庞大的吸积盘(由炙热的气体构成)所围绕,其周围气体的温度高达4000万摄氏度。而这些炙热气体所构成的气泡状构造会不断地向NGC 1275的边缘地区扩散。当其与周围较冷的气体发生碰撞时,大量的气体分子便会演化出类似丝带一样的奇特形状。
如果按照先前的理论,那些构成“丝带”的气体分子会不断地向周围扩展。但英美天文学家的最新研究却显示,这些“丝带”之所以没有消失,正是得益于其中更为纤细的“丝线”所具有的磁场。
NGC 1275所在的星系团在所有同类型构造中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其与银河系的距离约为3亿光年。而这一星系团自身也是另一更大星系团的组成部分--后者中包含的星系数量超过了一千个。

2008年8月25日星期一

银河系中发现了11条新的恒星流!!


美国加州一大学生最近在银河系中发现了11条新的恒星流,有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为宇宙中“暴力事件”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学生凯文(Kevin Schlaufman)在观测银河系内光环恒星自转的速率时,发现了11条新的恒星流,而此前这个区域只有两条恒星流。这11条恒星流都差不多以相同的速度在运动,这表明它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很可能是被我们的银河系从它附近的矮星系中吞噬过来的。
在此项研究中,凯文和他的导师康妮(Connie Rockosi)教授分析了来自“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计划的数据。他们发现,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有一个范围为75000光年的区域,这个区域中大约有1000条恒星流,它们都是我们银河系从其他星系中掠夺过来的。康妮教师表示,这表明宇宙中“暴力事件”是经常存在的。
康妮教授介绍,小星系一旦靠近巨星系,就会受到银河系强大的引力潮汐作用,逐渐被扭曲、瓦解,并被拉成纤细而壮观的星流。这11条恒星流的发现表明,我们的银河系是很“暴力”的,不过这在宇宙中非常常见,而宇宙中“暴力事件”的背后则是引力的潮汐在起作用。这种引力潮汐作用对地球也有影响,比如地球上海洋的潮起潮落。一个天体的不同部分经受不同的引力作用时,潮汐力就会产生。月球对地球朝向它的一面所施加的引力,比对背向它的一面施加的引力更大。两个力之间的差异尽管很小,不足以扯碎地球,却足以让海洋微微隆起。随着两个天体的相互绕转,海洋的隆起部位也会跟着转动,使地球上某一地点的海平面出现周期性的抬升或降低。与此类似,银河系也会在卫星星系或星团的一侧,施加比另一侧更大的引力作用,使它们扭曲变形。在这样的作用下,卫星星系或星团中的恒星会逐渐被银河系拖走。久而久之,卫星星系失去的恒星就会越来越多。这些恒星像面包上掉落的面包屑一般,在卫星星系的前后形成了长长的尾巴。
康妮教授指出,居住在银河系附近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许多小星系会逐渐变形,并被最终瓦解。人马座矮星系已经垂死挣扎了几十亿年,现已经走向瓦解。它的恒星将散落在整个银河系中,现在这样的星流也会逐渐消失。康妮教授猜测,恒星流在未来几年将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是科学家了解银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窗口,还有可能是证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美华裔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部眼睛状摄影机!!


人体的结构奇妙无比,单是一对眼睛的构造已经令人惊叹,被誉为世间最完美的天然设计。美国一位华裔大学教授联同一批科学家从人类的眼睛取得灵感,利用标准的感应物料,制造出全球第一部眼睛形状的曲形摄影机,带领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科技进入一个新纪元。


进行这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华裔教授黄永刚(Yonggang Huang)和伊利诺大学教授罗杰斯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报告,介绍这项成就。这部相机的外貌与现时常见的数码相机有很大分别,因为它的形状似足人眼,连体积大小也和人眼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设计。乍眼看,它是一个有弹性的网状球体,但里面却放满感应器和探测器,形成一个网络,以电子方式摄取影像。


现在的数码相机拍照时,很多照片的中心影像十分清晰,但两旁的景物较为模糊。这部人眼摄影机采用曲形设计,便可解决这个问题,使整幅照片都那么清晰。

耶稣本是外星人??!!

古教堂里的耶稣壁画
在保加利亚多布尔斯柯村一家古教堂里,在大门的左手边,在众多的圣像中有一尊大家都熟悉的耶稣全身像。但是,如果你仔细瞧,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耶稣原来是画在宇宙飞船里!飞船的喷嘴、稳定器和排出的废气看得一清二楚。保加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证实,该教堂确实是在1614年修复过,但有可靠历史资料证明,一般在这种修复工程中工匠都恪守完全重现原貌的原则。这种现象不但使平民百姓如坠五里雾中,就连专家也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于是,一些相信有不明飞行物和外星文明的人断言,耶稣是一名参与人们生活的外星宇航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有外星人到过地球,但他们没有参与地球文明的发展,而只是做旁观者。耶稣却参与了,所以才被所谓的“召回”。
这种推测还相当多。还有人说,壁画上画的是地球火箭,也就是到今天还在使用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再说宇宙飞船公认都是球形或碟子形。可是,福音书中也写了,耶稣是升了天。
博日达尔·季米特罗夫身为一个职业历史学家和现实主义者,对“外星”理论一直都是抱怀疑态度,可是事实又是明摆着的,壁画的真实性又是如此不容置疑。那壁画上的画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连教授本人也无法解释,他只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会改变自己的科学观,乃至生活观。”所以,所谓的“耶稣飞天”还是一个悬案,有待人们日后再有新的发现。
多布尔斯柯在保加利亚语中的意思是善良,这还完全合乎实际情况。根据历史资料,这座教堂最初盖于1122年。5个世纪之后,在土耳其统治时期曾经修复过,可是所有的圣像、壁画和内部装饰都保留原样。土耳其人要求所有的基督教教堂都不得高于人骑在马上的高度。不过,为了在战争期间能区别于防御工事,在教堂正面都画上一个十字和一个类似万字的图案,也就是个两头封闭的十字,以表示生活的演变。

古教堂里的耶稣壁画

教堂管理员承认,人们看到的确确实实是耶稣在宇宙飞船里。
只要举灯一照,四面墙上的圣像就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大门的左手边在众多的圣像中有一尊大家都熟悉的耶稣全身像。但是,如果仔细一瞧,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耶稣原来是画在宇宙飞船里!飞船的喷嘴、稳定器和排出的废气看得一清二楚。
据教堂管理员鲁米扬娜·帕佩娃介绍,这是主易圣容,而绝不是什么视觉错误,人们看到的确确实实是宇宙飞船,是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理论出台老早之前画上去的。对面墙上是耶稣复活图,壁画上的耶稣又是画成从一个带好些机翼的密封舱里走出来的模样。教堂里还有一幅在基督教教堂难见到的壁画,上面也是把耶稣画在宇宙飞船里。在圣母升天节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情节里,耶稣又被画在类似火箭的三角形东西里。
多布尔斯柯的居民都大惑不解,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耶稣是地外出身,说他是某外星文明派到地球上来的?除此之外,这种现象再找不到别的解释。
保加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历史学教授博日达尔·季米特罗夫认为,该教堂确实是在1614年修复过,但有可靠历史资料证明,一般在这种修复工程中工匠都恪守完全重现原貌的原则。
也有人说,之所以出现宇宙飞船的轮廓,有可能是修复时不小心造成的。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不是这样。再说火箭的轮廓相当清楚,甚至能看见从喷嘴出来的燃料废气。有些资料表明,多布尔斯柯教堂是保加利亚保持完好的首批教堂之一,也就是说,耶稣画像的历史相当久远。值得指出的是,保加利亚还有4家教堂有这样的画。据文献记载,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的教堂里也有类似的画。





美国猎人成功捕获大脚怪!!

美国猎人成功捕获大脚野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多年以来,美国大脚野人一直富有神秘感,令科学家和无数探险爱好者痴迷,如果能够捕捉到大脚雪人,这相当于成功地捕捉到尼斯湖水怪和雪人。
今天,两位专业大脚野人猎手证实他们发现了大脚野人的尸体,目前这具神秘尸体保存在冷藏间中。依据一份发布在网站上的新闻稿,马修-惠顿和里奇-戴尔表示,他们在乔治亚州北部森林中发现的这个大脚野人尸体。
这具雄性大脚野人,高7英尺,体重有224公斤(490磅),它长着微红色头发,眼睛是黑灰色。它长着扁平的大脚,一个足迹的长度有40厘米。然而,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却并未公布这张照片就是大脚野人。但无可否认地讲,这张略为模糊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引起人们的兴趣。

大脚野人资料图

大脚野人搜寻专家汤姆-比斯卡迪自从1971年便开始搜寻大脚野人的踪迹,目前他告诉澳大利亚新闻媒体,他确信这项发现是真实的!他说,“我从事大脚野人搜寻已有30多年,我希望能够带回一只真实的大脚野人!他们向我展示了这具大脚野人尸体,还带我前往发现大脚野人的地点。走到那儿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据悉,目前比斯卡迪与这两位猎手合作计划捕捉另一只大脚野人。
比斯卡迪称,这两位猎手拍摄的视频录像显示当时还有至少三个像人类直立行走的神秘动物。他回忆说,“我们行走了1天半的时间才到达地点,突然跳入我们眼中的正是这些神秘的大脚野人,它们看上去就像穿着猴子装束的巨型怪物,当时我们真得很激动!”
大脚野人,又叫北美野人,漫游在美国西北部,一些人认为它们与亚洲雪人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据悉,首次证实发现大脚野人是1967年,当时两位摄影师制作了一部虚假的大脚野人录像。

瑞士“鸟人”欲飞越英吉利海峡!!

乘动力翼飞行的罗西
瑞士男子伊夫·罗西打算借助一对喷气动力翅膀,今年9月24日飞越英吉利海峡。上周试飞时,罗西成功飞行36公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4日报道,试飞成功让罗西接近于实现梦想。
试飞成功
罗西获称“鸟人”,因为他梦想像鸟一样飞越英吉利海峡。试飞是为实现梦想做准备。
8月20日,瑞士小镇贝城天空晴朗。罗西身穿类似赛车服的耐热防护服,背负喷气动力翅膀,从飞行高度为2300米的一架小型飞机上一跃而下。
借助喷气动力翅膀,罗西在距地面1700米的高度成功飞行十多分钟。降落过程中,罗西先关闭翅膀的引擎,先后在距地面1500米和1200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在小城维尔纳夫一处飞机起降场地着陆后回到贝城。着陆时,罗西的喷气动力翅膀内剩余2升燃料。
罗西飞行最高时速为大约290公里。他说:“一切进展顺利。太棒了,这次飞行距离是我用这对翅膀飞行最长的一次。”
“翅膀”由碳纤维材料制成,长约2.44米,装有4部引擎。它不具备转向功能,罗西必须做转移自身重心或简单的转头、转肩膀等动作,以控制飞行方向。
靠近梦想
如果气候许可,罗西定于9月24日飞越英吉利海峡。届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将向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全程直播电视画面。
英吉利海峡最窄部分介于法国加莱与英国多佛尔之间。两地相距大约34公里,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大多选择这条路线。
罗西说:“如果它(喷气动力翅膀)不出现技术故障,我飞越英吉利海峡不会有问题。我已迫不及待地想面对这次挑战。”
记者问及有多大成功把握,他回答:“我已经成功飞行了那个(相当于英吉利海峡的)距离,一切顺利。”
1909年7月25日,法国飞行员路易斯·布莱里奥成为成功乘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世界第一人。罗西希望成为借助动力翅膀飞越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人。《星期日泰晤士报》说,罗西的试飞距离超过36公里,让他与梦想更近。
挑战自我
罗西现年48岁,曾是瑞士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现任瑞士航空公司驾驶员。过去10年间,他一直思考如何能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以至把自家变成制作喷气动力翅膀的工作间。
罗西最初几次试飞因种种原因告败。2005年一次试飞时,罗西在空中失去控制,落至距地面仅500米才打开降落伞。另一次试飞因引擎油箱漏油而失败。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
今年5月,罗西成功借助喷气动力翅膀在阿尔卑斯山上空滑翔,且在空中做了一个“给女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360度空翻转体。
如果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罗西说,“将是给所有为此失去性命者的一份礼物”。

记忆超人!!

英国德比市男子本·普里德摩尔


现年31岁的英国德比市男子本·普里德摩尔堪称是英国的“记忆超人”,上周他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英国记忆锦标赛”时,只花短短时间就记住了818位任意数,只花10分钟就记住了7副扑克牌中每张牌的顺序,只花5分钟时间就记住了由930个“0”和“1”组成的二进制码顺序!一举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普里德摩尔成了当仁不让的英国“记忆冠军”。
“记忆超人”智商高达159
普里德摩尔是英国德比市的一名注册会计师,他同时也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记忆超人”,曾多次在英国本地和世界性的记忆锦标赛中夺取冠军。
据悉,普里德摩尔的智商高达159,他平时喜欢玩各种智力游戏,常被别人视为“天才”。不过普里德摩尔承认,他在学校时成绩平平,非常普通,大学第一年甚至还退了学。不过,普里德摩尔88岁的祖母多萝茜·罗伯萨姆却是他最大的“粉丝”。
成为今年的英国“记忆冠军”,意味着普里德摩尔可以在今年10月参加在巴林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普里德摩尔曾在2004年成为“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冠军,他现在渴望今年能够重新夺冠。
亲传“记忆秘诀”
据普里德摩尔透露,他的一些“记忆秘诀”是:“譬如你需要购买一块面包、一品脱牛奶和一串香肠,那么你就想象将一品脱牛奶浇在面包上,然后用香肠将它捆起来,这一古怪的图像就会深深印刻在你的脑海里,你只需要将你的购物清单转变成有趣的记忆而已。而记住一长串数字遵守着同样的法则,你要让这些数字变得更有趣。”
他记忆“数字”或纸牌的诀窍是,他称自己能把任何2张纸牌或3个数字联系成一个“记忆形象”。普里德摩尔说:“在一长串数字中,每3个数字我都会用一个形象的物体或卡通人物来代表它们,譬如123的代替物是米老鼠,412的代替物是唐老鸭等等,我用这些形象代替物编成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这些数字。这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如你熟悉这种方法,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人人能成“记忆超人”
普里德摩尔记忆扑克牌也使用同样的记忆技巧,任何两张纸牌他都会用一个相应物体来代表它们,而52张扑克牌共有2704个可能的组合,所以他必须用2704个相应物体来代表这些纸牌。普里德摩尔说:“在我的记忆体系表中,‘方块十’加上‘梅花五’代表一把尺,‘方块六’加上‘黑桃四’代表一张椅子,然后我会将这些象征物在大脑中组成一个故事,它能帮我精确记住这些牌的顺序。”
普里德摩尔相信,任何人只要学会他的“快速记忆法”,都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为记不住人名而苦恼
然而,英国“记忆冠军”虽然对数字的记忆能力非常强大,但他平时却是一个相当“健忘”的人。普里德摩尔称,他的记忆能力只对纸牌和长串数字等“毫无意义的东西”管用,而对于人名、日期等“有用的信息”,他却经常善忘。
普里德摩尔说:“我会忘记很多东西,譬如时间、地点、人名等,类似经常找不到东西这些普通人常会遇到的‘记忆障碍’,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至今仍然对于经常记不住别人的名字而苦恼。”
普里德摩尔甚至忘了自己创下的一些世界纪录,他说:“我记得我在一小时内记住过27叠扑克牌,我记得那次比赛发生在伦敦,可在伦敦的哪个地方,我却完全记不起来了。我记得我保持了4个扑克牌记忆的世界纪录,和两个二进制数值的记忆纪录,但我可能忘掉了其他一些纪录项目。”专家认为,他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健忘”,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而已,他压根就没有用心记忆那些东西。

冰人“奥齐”身份揭晓!!

2007年12月22日“冰人”奥兹在法国展出
意大利木乃伊冰人“奥齐”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冰尸,这位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古人长眠在阿尔卑斯山冰川中长达5000年之久。研究人员对“奥齐”生前所穿衣物研究后,解开冰人“奥齐”的职业谜团:他是一名牧民。
新石器时代的古人
一对德国夫妇1991年徒步攀登阿尔卑斯山时发现了冰人“奥齐”,轰动一时。这具木乃伊冰人成为世界各地报章的新闻头条。
科学家最初认为这是一具现代爬山者的尸体,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与资料搜集,发现死时45岁的“奥齐”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古人,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他临死前曾试图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地带,可惜长途跋涉中不幸遇难。
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植物学家对“奥齐”的肠子分析后发现,他曾在死前食用过未发酵的面包、一些细粮和狩猎得来的鹿肉。

木乃伊冰人“奥齐”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冰尸

临死前上山仅为放牧
“奥齐”的职业一直是研究人员争议的焦点。最新的研究结果为“奥齐”职业探秘提供了线索。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奥齐”死时身着一般家畜制成的皮衣,那他八成是一名放牧人;如果身穿由野生动物皮毛所做的衣服,那么他很可能是一名猎人。而21日德国萨尔兰大学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奥齐”是一名牧民,临死前上山仅为放牧。
研究小组成员克劳斯·赫勒迈尔说:“我们发现,‘奥齐’衣物中毛发样本来自绵羊和牛,这类动物在当时属于农牧民圈养品种,而且需要进行季节性迁徙。这点可以作为证明‘奥齐’是牧民的证据。”
死因:头部外伤
据新华社电 除了“奥齐”的职业,他的死因也始终是专家学者探究的课题。对于他的死因,各界说法各异。一种说法认为他遭到敌人袭击后中箭身亡;也有人认为他在放牧时遇到暴风雪不幸葬身山野;还有人提出他可能是以酋长的身份,被作为某个宗教仪式的祭品。
通过使用最新的计算机X射线轴向分层造影扫描,放射学家、病理学家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奥齐”的真实死因是头部外伤,并非之前揣测的箭伤所致。
他们推断,“奥齐”死前可能参与一场打斗,头部的伤口由袭击者用岩石重击造成。当然,也不排除“奥齐”中箭倒地,无意中撞伤头部的可能。









科学家正在绘制最大宇宙3D图


美国科学家正在绘制迄今最大的宇宙的3D地图。它的绘制成功将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形成过程,暗能量的作用,以及各种星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丹尼尔-埃森斯坦(Daniel Eisenstein)教授负责这一项目,他介绍说,光学技术和望远镜成相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人类具备了绘制宇宙3D地图的条件,美国科学家正利用新墨西哥州萨克拉门托山顶的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天文望远镜观测的数据进行地图绘制。绘制宇宙3D地图是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的第三个部分,目前前两部分已经完成。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的前两部分主要绘制银河系附近星体的详情,而第三部分将扩展到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为80亿光年范围内的所有发光星系。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情况,并利用它寻找宇宙中远古星体的位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生于大爆炸发生后38万年。除了描绘宇宙星体的分布情况,该宇宙3D地图还将向人们展示宇宙中气云的分布。宇宙中气云的位置是通过它们吸收附近类星体发出的光来确定的,“这是人类迄今为止第一次绘制宇宙中气云位置的分布状况。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科学家们就可以完整的绘制出宇宙中星体的分布。”
埃森斯坦补充说,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的天文勘测工程,该工程已经对几亿个星系进行了勘测。在过去5年里,科学家们对这些星系的精确亮度与位置进行测量,并公布了大约两亿个天体的数据。这一宇宙3D地图的绘制成功将令整个天文学界感到振奋,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遥远的类星体,精确地测量了大规模星系的分布情况,肯定了重力在宇宙中对任何结构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证明了银河系是通过吞噬临近较小的星系逐渐成长,并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星系。
据悉,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是人类最大探天工程。整个计划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已经完成,第三部分正在实施中,也就是目前正在绘制的宇宙3D地图。全球13个研究所的200多名天文学家参与了前期工作。工程的第一部分测量了银河系附近20亿光年距离内的20万个星系的距离。工程的第二部分则对距离银河系更远些的宇宙大片区域进行了观测,并对银河系的结构、起源和暗能量的本质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这张天图上的引力模式和测量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物质的组成中暗能量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构成为70%的暗能量、 25%的暗物质和5%的普通物质。

2008年8月23日星期六

月球起源之谜


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近邻。虽然,在本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就登上了月球,但是关于它的谜却是有增无减,其中最大的谜是月球的起源。
通常,探讨月球的起源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年龄问题:根据一些元素的同位素的研究,可以证实,月球的年龄与地球相近,它大约也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质量问题: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大致相当于地幔的平均密度,因此,月球核心不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铁质核心;成分问题:月球的化学元素全部可以在地球上发现,但是,月岩中所含的铝、钙和钛等化学元素比地岩中要多6倍,而铁、钠、镁却很少;轨道问题:九大行星的卫星多在行星的赤道面附近去动,而月球的轨道却与地球赤道面差120度,而与黄道面较接近。
对这些问题,众说不一。从而月球的起源问题,就更难得到圆满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分裂说。认为最初月理只是地球赤道的隆起部分,在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快速自转作用下,月球“飞”了出去,分裂为卫星。但是地球的惯性离心力要达到把月球抛出去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而且两者的化学构成也有很大差别。
第二,俘获说。认为月球原先是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小行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它行近地球时被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但是轨道问题却无法解释。如果小行星从于球旁经过,它只能略微改变一下其轨道,是不可能被地球俘获过来的。
第三,同源说。认为二者都同时从一个快速施转的尘动作云中产生出来,但为什么它们的化学成分却相差很大呢?
以上假说都有各自的缺陷,于是,有人提出一个新假说,认为是一颗小行星猛烈撞击地球,掳去一大片物质,最后才形成今天的月球。这一撞击使地球轨道面发生倾斜,而被撞击出去的物质却占据了原先地球赤道的位置。当然,这只是又一个假说,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行星撞击是火星磁场消失的最新解释!!


火星磁场到底是如何消失的?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贾法尔·阿尔卡尼-哈梅德日前就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
阿尔卡尼-哈梅德认为,一颗曾在火星附近运行,后来又与之发生碰撞的较大小行星是导致火星磁场消失的真正原因。
在40亿年之前,刚形成不久的火星也曾拥有过磁场,而且其强度还与地球磁场非常相似。不过,火星磁场在存在了不长的时间后便神秘地消失了。
在解释火星磁场消失的各种观点中,最主要的一种认为:随着火星核的冷却,其中液态金属的对流逐渐减弱,最终导致了磁场的消失。
为了揭开火星磁场消失的秘密,阿尔卡尼-哈梅德与同事们设计了一套新的计算机模型。他们认为,要想解释磁场消失的原因,首先应查清它是如何出现的。
加拿大科学家表示,当年推动火星液态核心内金属流运动的力量并非来源于火星内部,而是来自一颗被年轻的火星所俘获的大型小行星。
根据阿尔卡尼-哈梅德等人的计算,在太阳和木星的联合作用下,这颗小行星可能曾沿一条稳定的轨道绕火星飞行,两者之间的距离约10万公里。不过,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该小行星开始逐渐地向火星靠近。当两者的距离接近到5-7.5万公里时,小行星所产生的引力已足够打破火星核内部原有的平衡,并诱发其中金属流的运动,进而产生出磁场。小行星在火星上诱发磁场的过程持续了大约5000-15000年。
在此之后,小行星仍在不断地向火星靠近并使后者的磁场又维持了数百万年的时间。阿尔卡尼-哈梅德认为,如果该小行星的自转方向与火星的保持一致,或者其沿相反的方向绕火星旋转,那么火星磁场还有可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最终,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这颗小行星发生了分裂,有此产生的大量碎片落向火星并孕育出了一些庞大的环形山。
随着小行星的解体,火星磁场也随之消失了(确切地说,应是减弱为原先的数百分之一)--火星核内部原有的对流现象太弱,不足以孕育强大的磁场。
而磁场的消失可能还在火星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科学家们估价,在磁场消失后,火星的气候逐渐由原先的温暖湿润变得寒冷干旱。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了在阿尔卡尼-哈梅德等人理论中存在的一些瑕疵。有学者就认为,火星是否能捕捉到一颗足以对其内核运动产生影响的大型天体,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2008年8月21日星期四

四只耳朵的小猫!!



如果蝙蝠侠有只宠物猫,估计它应该长得和这只天生长四耳的小猫尤达很相像。
这只流浪猫两年前由芝加哥的一对夫妇Valerie和Ted Rock收养,鉴于其独特的耳朵和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外星怪物很相似,于是为其取名为尤达。
当Valerie夫妇将这只仅8周大的小猫带回后,立即请当地的宠物医生为猫进行全面检查。医生也为这四耳猫震惊了,称从未见过这样的猫,在网上搜索后仅在德国发现了一只类似的四耳猫。
之后,他们也拜访了其他的医生,得出的结论也一样,于是他们意识到这只猫与众不同。
尽管外形怪异,但是Valerie表示小猫尤达的行为及听力都是正常的,而且它的外型引人注目,回头率高,主人很乐意带它到处秀一秀,而尤达也颇爱社交。

美宇航局计划轰击月球??!!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考虑一项针对月球的“袭击”计划——将发射一颗探测器对其表面实施撞击,以搜寻水的踪迹。
最新一期初步的《通俗力学》杂志首次公布了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这一最新计划。据悉,该项目将成为“月球轨道侦察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计划,“月球轨道侦察器”最早将在2009年年初发射升空。而执行发射任务的是一部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它能够搭载更多的有效载荷,其中也包括用于对月球表面实施撞击的“炸弹”。
此前,各机构的研究人员总共就这一撞击构想提出了18种不同的方案,最终,由加利福尼亚圣豪斯市埃姆斯研究中心专家提出的“蓝冰(Blue ice)”方案获得了青睐。
根据“蓝冰”方案,负责发射“月球轨道侦察器”的运载火箭还将同时搭载一部结构较为相对简单且廉价的专用卫星--其配备有用于检测水分的高灵敏传感器。
充当“炸弹”的将是运载火箭的一级推进器(重量约为2.3吨),而被选定的目标将是某座环形山。专家们指出,推进器与月球表面的撞击将会极其猛烈,从而会向太空中溅起大量月表物质。
在撞击发生后,那颗专用卫星将开始展开检测工作。该卫星将在撞击发生前9小时与运载火箭实现分离。其运行轨道距离月表的高度不低于9.5公里。这颗卫星将从碰撞后形成的尘埃中穿过,以分析其中是否有水存在的信息。
NASA已将这颗卫星暂命名为“月球环形山观测卫星(LCROSS - 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
据报道,NASA的撞月计划与其新一轮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密不可分。美国政府此前曾宣布,将在2020年左右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同时还将在那里建设永久性研究基地。
据科学家们估计,月球上的水可能均隐藏在环形山的底部,而将它们带到那里的很可能是彗星和陨石。

最新银河系光环装载复杂恒星流结构!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环绕银河系恒星的最新光环地图揭示了十字交叉状恒星流的复杂结构,其中多数的结构是从未探测到的。
虽然银河系内恒星都集中聚集在一个清晰扁平盘状和球根状中心区域,银河系光环是星际旅行者在接近银河系时首先会观测到的。这个光环的边缘从距离银河系中心6.5万光年的位置起,可能延伸至距离银河系中心30万光年的距离。光环中包括着恒星簇、气体云、暗物质和一些单独的恒星。这项最新发现发表在17日召开的美国芝加哥国际讨论会上。
这项测量任务测量了太空可选择区域中至少25万颗恒星的运动轨迹,寻找它们以相同速率成群在太空中运行状态。最终,该测量项目发现14个独特的太空结构,其中11个是之前从未观测到的。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研究生凯文-舒夫曼说,“由于这项勘测仅关注于银河系一部分区域,发现的14个独特太空结构暗示着在未观测的其他银河系区域还存在着更多的太空结构。”他指出,在银河系内部7.5万光年的区域中可能存在着1000个恒星流,假设所观测的14个太空结构中每个结构都有隔离的恒星流,实际上可能存在的恒星流数量要更少。
目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凯思林-约翰斯顿描述银河系的光环就像是“杂乱的意大利面条”。她说,“在银河系中心,恒星串拥挤在一起,你仅能看到一个圆滑的恒星混合体。但当你进一步观测个别恒星串时,其特征更类似于意大利面条,也像来自于更延伸轨道中的矮褐星。”
约翰斯顿称,近距离接近银河系的矮褐星系可通过重力潮汐延伸成为像意大利面条一样的条状结构。在星系附近的宇宙风能以不同速率描绘出相同的轨道路径。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海蒂-纽伯格和她的研究生内森-科尔已试图一些恒星串,当宇宙风围绕在该星系周围。
科尔说,“将这些片断事件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是因为一个矮褐星系的恒星流能够环绕在银河系周围,同时途经的恒星流可从其他矮褐星系分离出来。”
纽伯格和科尔发现,至少两个,或者三个和更多迭生结构,位于室女宫星座。“斯隆数字太空勘测(SDSS)”计划揭示更多的恒星覆盖于太空中,速率测量可用于分离这种重叠式系统,这种迭生重叠结构多数来自于人马宫星座矮褐星系的潮汐手臂。
斯隆数字太空勘测数据进一步揭示了银河系中这14个幸存的矮褐星结构,它们在无形暗物质构成的光环中围绕运行,其间银河系的重力紧紧将它们聚合在一起。这项最新发现显示,矮褐星要比之前测量的更加昏暗无色。通过斯隆数字太空勘测可以探测到超昏暗的矮褐星。

科学家称地球磁场近期将发生危险变化!!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对地核在最近9年中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宣称,地球磁场强度在近期可能会发生明显减弱,从而导致人造卫星面临太阳辐射的损害。相关的研究论文已被发表在了新近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地球磁场在最近数月中的变化尤其显著。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们尚未成功记录到地球磁场的具体变化程度。
德国科学家指出,大西洋南部地区的磁场目前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区域,磁场的密度仅仅是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就全球范围而言,磁场强度在最近150年中已减弱了10%。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磁场是由于地核中的液态金属运动所引发的,其作用距离高达5.5万公里。这种磁场的存在可以抵御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不但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而且也为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提供一层保护罩。不过,地球磁场的方向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南北极会变换位置--最近一次这种变化发生在距今78万年前。通过CHAMP和Orsted人造卫星进行的观测表明,地球磁场的方向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发生变化。
科学家们表示,在地磁场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地磁场会逐渐减弱,然后基本消失,再后来它又重新产生,但是新生的地磁场与原来的极性相反。也就是说,指南针上面原来指向北极的箭头在这时会指向南极,而原来的南极却成为北极。顺便指出,这里所说的南北极只指南北磁极,与地理意义上的南北极无关地磁场在地球生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保护地球免受来自太阳或其它宇宙带电粒子的袭击,另一方面地磁场是地球动物进行迁徙的导航标。如果地磁场真的消失,人类将会在此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磁极更换还能够导致高压电线发生事故、卫星工作陷入瘫痪、宇航员会面临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还会导致臭氧洞的扩大和北极光出现在赤道上空。那些依靠“天然罗盘”导航的鸟类、鱼类和野兽也将迷失方向而迁徙错误。
部分专家认为,尽管磁极的最终更换将在数百年后到来,但这一进程目前已经在给我们的卫星造成某些损失。

韩国计划设计“宇宙特技”兵种@@~~!

据《朝鲜日报》20日报道,韩国空军为在21世纪20年代成为具备独立太空作战能力的“航空宇宙军”,决定新设“宇宙特技”兵种。
《朝鲜日报》援引空军相关人士的话说:“为实现建立航空宇宙军的梦想,首先将于今年选拔宇宙专业人员。
韩国空军计划今年从飞行员、航空指挥、防空炮兵、信息通讯等与宇宙战斗力运用及执行太空作战有直接关系的8个兵种服役的上尉和大校军官中,选拔27名宇宙专业人员,并从明年开始增加选拔人数。
据《韩国日报》20日报道,韩军方将优先向被选拔的专业人员提供相关研修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国防部和联合参谋部计划建立负责宇宙领域相关项目的部门,最终目标是建立宇宙司令部。
《朝鲜日报》称,韩空军计划今后分3个阶段构筑太空战斗体系。首先,最晚于年末发行《太空战斗体系构筑计划》,在2015年前构筑电子光学宇宙监视体系、宇宙气象预报及警报传播体系、雷达卫星定位体系等“太空战斗力基础体系”。从2016年至2020年,培养接受卫星影像信息和卫星准确接近及着陆体系等太空作战能力。从2021年至2030年,具备雷达宇宙监视体系和卫星发射器运用能力等独立太空作战能力。
2001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在空军士官学校毕业典礼上表示:“韩国空军应缜密准备,以建设21世纪航空宇宙军。”“最迟应在2015年制造出先进的国产战斗机。”此后,韩国一直在努力实现建设航空宇宙军的梦想,并制定“国家宇宙开发计划”。韩国目前已发射“阿里郎2号”卫星,并正在自行研发新卫星。今年4月,韩国首位太空人升空后,韩国空军宣布在2017年之前培养出宇宙飞船驾驶员。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天才的大脑到底有何秘密?

多年前,奥斯卡影帝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雨人》让世界认识了患有孤独症的“天才”金·皮克。如今,生活中的“雨人”丹尼尔·塔米特正引起媒体和专家的关注。
塔米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他的运算能力可以和计算机媲美,对数字的记忆让人瞠目结舌,一星期就能通晓一门语言。他同时也是位癫痫症和孤独症患者,不会开车,甚至很难与人交流。专家认为,研究塔米特或许有助于了解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大脑。不过,面对聚光灯和话筒,塔米特依旧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数字世界里。
数字变成画面 清楚描述感受
“我出生于1931年11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莫利·塞弗说。“1931,这是个素数,”塔米特不假思索地说,“你出生在星期天,今年你的生日是星期三。”
下一个问题是“31的4次方”,塔米特很快给出了准确答案——923521。塔米特的“天才”不仅体现在超人的运算能力上,他对数字的记忆力也令人惊叹。只需看很短时间,塔米特就能把一长串数字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甚至还可以倒背。这些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2006年,塔米特决定冲击背诵圆周率位数最多的欧洲纪录。在熟悉了几周后,塔米特一口气连续5个小时背诵了22514位圆周率,无一差错,刷新了此项欧洲纪录。
在英国最近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塔米特被称为“脑人”。制片人为他安排了一项高难度任务:一周内学会一门语言,而且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冰岛语。制片方在冰岛为塔米特安排了一名语言教师。一周后,当塔米特坐在演播室里流利地与主持人对话时,主持人惊呆了。
塔米特的特殊才能还不止于此。与大多数具备数字天才的“雨人”不同,塔米特能清楚描述自己对数字的感受。“在我的大脑里,数字就是一些颜色、形状和质地,”他说,“所以当我看到一长串数字时,这些数字就变成了一幅画面。对我来说,1万以下的每一个数字都有它们自己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对塔米特来说,背诵圆周率的道理和演算一样,那些枯燥的数字可以一下子幻化成电影画面般的故事。“那些画面不是僵死的,它们色彩强烈、质感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生机勃勃。”他说。
儿时患上癫痫 早早显露天分
塔米特1979年1月31日出生在英国肯特郡。塔米特并不是他的原有姓氏。一次他在网络上看到“塔米特”这个词,那是爱沙尼亚语中“橡树”的意思。塔米特对它一见钟情,从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姓。
4岁那年,塔米特在和弟弟玩耍时突发严重癫痫。塔米特觉得,自己对数字的奇妙感觉可能与那次生病有关,因为从那以后,他脑海中的数字就充满了色彩。
尽管幼小的塔米特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但并没引起太多人关注,包括母亲珍妮弗。珍妮弗回忆说,塔米特小时候总喜欢数数。“我觉得书本第一次对他产生吸引力就是书上的页码,他非常喜欢数页码。”珍妮弗说。
除癫痫病外,塔米特还患有中度孤独症,这让他的童年并不快乐。“感到兴奋时我会拍手,或者拉手指、拉嘴唇,”塔米特回忆说,“那些小朋友看到以后就会学我的动作,取笑我。每当这时,我就会捂住耳朵做倍数乘法,2、4、8、16、32、64……”
“数字是我的朋友,它们永远都不会变,所以它们是可信的,我能相信它们。”塔米特说。

塔米特的母亲是秘书助理,父亲是钢铁厂工人,两人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塔米特有8个弟妹,这让他比其他孤独症患者都更加自立。
有一次,弟弟问塔米特82的4次方等于多少。“我低着头闭上眼睛,双手攥成拳头。仅仅过了几秒钟,答案就脱口而出。”塔米特回忆说。
在同龄孩子眼里,塔米特有些怪。上学时,游戏的铃声一响,塔米特就冲到操场上。“我到操场上并不是去玩。操场周围都是树,在其他孩子踢足球时,我就站在那里数树叶。”塔米特回忆说。
网上结识搭档 创建个人网站
塔米特通过网络结识了软件工程师尼尔,两人首先在网络上联络,后来开始见面。由于塔米特不能开车,少言寡语的尼尔就充当了司机。在尼尔的帮助下,塔米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个为私人教授语言、数学和文学的网站。
塔米特如今依然志愿配合那些对他感兴趣的科学家开展研究,但对与金钱有关的活动丝毫不感兴趣。他说:“许多人想让我帮他们买彩票,或者做类似的事情,但我并不能保证做好任何事。”
[相关链接] 天才之谜有待破解
不少科学家认为塔米特的记忆力实在非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脑研究中心V.S.拉马钱德兰博士和他的课题小组就曾对塔米特进行研究。“他是那么准确和聪明,他还能进行社会交流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解释出来,这实在令我惊讶。”拉马钱德兰说。
大多数“雨人”天才对自己的行为都无法解释,这更加凸显了塔米特的非凡。拉马钱德兰认为,对塔米特进行研究或许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我们最复杂的器官——大脑。
拉马钱德兰认为,“雨人”的天才恰恰来自于他们脑部受到的损伤。“一种可能性是大脑中许多部分都无法正常运转,这就促使患者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在大脑中没有受到损伤的部分,许多临床实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有些病人中风后艺术方面的技巧却明显提高。”拉马钱德兰解释说。
澳大利亚堪培拉国家大学大脑研究中心阿兰·辛德教授与拉马钱德兰博士有着类似想法。辛德认为,每个普通人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质,只是这些潜质并没有被发挥出来。辛德因此相信,只要了解了塔米特的大脑,就可能破解天才之谜。
对孤独症患者的脑部扫描显示,左脑损伤可以由右脑弥补。许多孤独症患者都有语言或理解障碍,这些能力主要依靠左脑。而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记忆力往往十分发达,掌控这些能力的恰好是右脑。

2008年8月16日星期六

米特·戈登”(Meet Gordon)~~~~全球首个拥有生物脑的机器人!!


英国科学家日前揭开全球首个有生物脑的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这个机器人名为“米特·戈登”(Meet Gordon),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专由活大脑组织控制的机器人。
  “戈登”的原始大脑灰质由30万个经培育的老鼠神经细胞缝合而成,由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设计,他们于8月13日揭开这个由神经细胞驱动的机器的神秘面纱。该小组成员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他们开创性试验将探索自然灵性和人工智能之间正在消失的界限,同时揭示记忆和认知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雷丁大学教授、“戈登”机器人主要设计者之一的凯文·瓦维克(Kevin Warwick)说:“我们的目的是搞清楚记忆如何存储于生物大脑之中。”据他介绍,观察神经细胞在发出电脉冲时如何粘合成一个网络,还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攻击大脑的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氏综合症。
  瓦维克说:“如果我们可以对人类大脑模型中发生情况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这可能会在医学上具有巨大的益处。”“戈登”外表看上去有点像好莱坞卖座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人公,其大脑由5万至10万个活跃的神经细胞构成。研究人员从老鼠胚胎中取出专用神经细胞并用酶清洗分离后,将其放到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中,培养基被置于长宽均为8厘米、由60个电极组成的列阵上。
  这种“多电极列阵”(MEA)起到连接活组织和机器之间的作用,大脑发出电脉冲,驱动机器人的车轮运转,接收对这一环境做出反应的感应器发出的脉冲。因为大脑是活组织,它必须放在一个特制的温控装置内——它经由蓝牙无线电连接同其“身体”沟通。
  这种机器人不需要人或者电脑进行额外控制。从一开始,神经元便紧张地忙碌着。瓦维克说:“大约24小时内,它们彼此伸出触毛,建立链接。一周之内,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些自发放电以及类似大脑的活动,与普通老鼠或人类的大脑活动类似”。虽然没有额外的刺激,但这个大脑几个月内不会出现萎缩或者死亡。瓦维克解释说:“现在,我们正寻找最理想的方式教会它以确定的方式活动。”
  从一定程度上说,戈登是自学成才的机器人。举个例子来说,撞墙的时候,它能够在传感器帮助下获得电刺激。随着遭遇类似情况,它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为了帮助戈登完成这一过程,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增强或抑制在特殊活动中活跃的神经通路。
  戈登实际上拥有多重性格,因为科学家可以为它植入几个多电极阵列大脑。瓦维克说:“非常有趣的是,大脑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一个比较活跃,另一个则并不会做我们希望的事情。”
  出于伦理和道德上的考虑,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或者世界其它实验室不可能短期内在同样的实验中使用人类神经元。幸运的是,老鼠大脑并不是一个难当大任的“替身”。啮齿类动物和人类虽然在智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据沃里克推测,这种差异是由数量导致的,而不是质量。老鼠大脑由大约100万个神经元组成,这种特殊细胞通过被称之为“神经传送体”的化学物质在大脑各部分之间传递信息。相比之下,人类大脑则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

美得州警察发现“吸血怪兽”!!



8月8日得州的德威特郡有警察在巡逻时,突然拍到有奇怪的动物在路上奔跑,据说长得跟墨西哥一种会攻击家畜的吸血兽“卓柏卡布拉”很相像,引起小镇一阵骚动。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所谓“卓柏卡布拉”的吸血怪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都有人宣称看见这种怪物,有的说它长得像蝙蝠又像袋鼠,有人说目击它喜欢袭击家禽和牲畜,最可怕的是猎食方法和传说中的吸血鬼类似,先在猎物上咬出一个小口,再将其全身血吸干,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有关这种怪物的证据。
  得州副警长布兰登表示,“我在这里巡逻这么久,从没来看过这种东西。”得州警察布兰登看到的,真的是传说中的墨西哥吸血兽“卓柏卡布拉”吗?
  8月8日傍晚时候,他和同伴当时正开车巡逻,突然瞄到有动物跑过去,于是他迅速按下摄影机的摄影按钮。得州警长裘德表示,“从这角落看下去,我们看到这东西在路上跑。”
  从录像画面只看到怪兽的背部,有一个角度,怪兽突然转过头来,露出半边脸,不过,拍得并不清楚,几秒钟之后,怪兽跑进灌木丛消失不见。
  据警察表示,拍到的怪兽身上没有毛,有长长的鼻子,前脚短、后腿长,大小跟土狼差不多,让人不免跟墨西哥一种会攻击家畜吸血的野兽“卓柏卡布拉”发生联想。
  去年当地也曾经发现疑似柏卡布拉的尸体,因此一炮而红,尽管还没有发生人遭到攻击的意外,不过,警察小心再小心,希望从录像带搜证,解开吸血怪兽是否存在之谜。
  很多记录指出“卓柏卡布拉”约有1.2米到1.5米高,尽管腿短,但爪子锋利、有力,还拥有可怕发红光的眼睛,1995年第一次在波多黎各出现,拉丁美洲人认为这些怪兽可能是美国政府在波多黎各森林中秘密实验的结果,在南美很多国家都曾有“卓柏卡布拉”的目击记录。据说山羊是“卓柏卡布拉”最喜欢的猎物,它们还袭击猫、狗等家禽牲畜。

美国两男子声称发现“大脚怪”!!

科学家们在德克萨斯州举办大脚怪研究会议
2007年10月29日在宾夕法尼亚州拍到的大脚怪照片
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山区拍摄的大脚怪照片

“大脚怪”在传说中是一种身上长满了毛发并像猿一样敏捷的动物,主要活动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偏僻森林地带。长期以来,一些主流的科学家一直对“大脚怪”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怀疑。两名来自美国乔治亚州的男子14日表示,他们目前已经找一具“大脚怪”的尸体,并且还有“大脚怪”的DNA证据。
  美国乔治亚州的两名男子14日表示,他们在乔治亚州北部的森林中发现了“大脚怪”存在的最直接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一具“大脚怪”的尸体、尸体的照片以及DNA资料等。他们将于当地时间8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Palo Alto)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当众向世人公布这些证据。
  “大脚怪”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现但未证实的一种似猿的巨型怪兽。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中,早就流传着这种神秘怪兽的传说。但确凿的足迹最早是在1811年发现的。当时探险家大卫-汤普逊从加拿大的杰斯普镇横洛矶山脉前往美国的哥伦比亚河河口,途中看到一串人形的巨大脚印,每个长30厘米,宽18厘米。由于汤普逊没有见到这种动物,只看到大得尺人的脚印。他报道了这一消息后,人们就用“大脚怪”来称呼这种怪兽。从此以后,关于发现大脚怪或其脚印的消息络绎不绝,至少有750人自称他们见到了“大脚怪”,还有更多的人见到了巨大的脚印。虽然不少科学家认为大脚怪是虚妄之谈,但有些报道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支持“大脚怪”存在的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就是美国人帕特森用自己的摄影机拍下了一段长约60秒钟的“大脚怪”出现的珍贵镜头。摄影短片上的“大脚怪”肩宽近一米,毛皮黑色,用两足屈膝行走,有一对下垂的乳房,看上去很像一只大猩猩,但体态和行走姿势却显得比大猩猩更像人类。据当时拍摄这段录像的帕特森描述,这个像人又像猿的大家伙正在河边喝水,帕特森猛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传说中的“大脚怪”,连忙拿出摄象机拍摄,但是“大脚怪”很快起身返回茂密的森林。这段录像引起了全世界无数科学家及探险者的兴趣,有的甚至亲自前往“大脚怪”的发现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某处山谷进行考察。后来,这段录像还被制作成了一部纪录电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影响。
  但由于人们至今尚未捕获“大脚怪”的实体,因此许多人对“大脚怪”是否存在仍是半信半疑。对此,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创始人兼美国俄勒冈州大脚怪研究中心主任柏恩指出,发现有“大脚怪”出没的地区达数十万平方公里,大多是深山密林,人迹罕至。有些地区更是难以到达。柏恩说,过着石器时代生活的塔沙特人就生活在菲律宾丛林里,直到1971年才被发现,所以至今没能捕获“大脚怪”也不足为奇。人们推测,巨猿是800万年至50万年前生存的一种巨形类人猿,它活着的时候身高大约2.5米至3米,体重约300公斤。有些动物学家认为,巨猿并没有完全灭绝,北美的“大脚怪”可能就是巨猿的某种同类或变种。
  科学家们表示,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发现动物新品种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但可能仍有许多人们未知的动物。最近一百年间,过去许多被怀疑的动物陆续得到发现与证实。如大猩猩、大王乌贼、鸭嘴兽以及科摩多龙,过去都曾有人不相信过,但事实证明了这些动物的存在。但是,人们能否证实“大脚怪”的存在呢?这就要看人类学家们的努力了。

美国新型隐身衣材料!!!!

图上显示的是一个图表和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的超材料的两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顶视图和侧视图。这种材料是由内嵌在多孔氧化铝内的平行纳米线组成。当可见光通过这种材料时,光线发生众所周知的负折射现象,运行方向向后偏转。
左侧是第一个能在光频段获得负折射率的3D“渔网”超材料图解视图。右侧是一个装配式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这个装配式结构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发的。交替层形成的小电路能向后弯转光线的方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第一次设计出能逆转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传播方向的3D材料,这项新发明将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科幻享受,用这种材料制成隐身衣,让物体在人眼前隐形,还将有助于高清晰光学图像的成像基础研究,并有助于制造用于高性能电脑的超小型集成电路。
  弯曲物体周围的光波
  有关超材料(将材料与特殊能力结合,以改变电磁波的运行方向)发展的两个重大突破,发表在8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和8月15日出版《科学》杂志上。
  新研制的超材料具有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能力,光线在这种材料中会出现“负折射”。这种材料能像围绕一块岩石流淌的河水那样,完全弯曲物体周围的光波,从而实现“隐形”的效果。
  与之相比,在自然界发现的所有材料都具有一个正折射率(positive refractive index),这是用来衡量电磁波从一种媒介进入另一种媒介时,光线被弯曲的程度的一种方法。在一张说明折射过程的著名插图中,插入水里的木棒被水淹没的部分,看起来似乎向水面方向弯曲了。如果水显示出负折射,木棒被水淹没的部分将看起来似乎是从水面伸出来。这方面的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水存在负折射,在水下泳来游去的鱼看起来将像在水面以上的空中移动。

插入水里的铅笔,显示出光在水中的折射


实际应用取得重大进步
  此前,也有其他科研小组制成了具有光频段功能的超材料,但是那些2D材料仅限于单层人造微粒的使用,它的光弯曲能力不太精确。据以前的报告显示,具有负折射能力且更厚的3D超材料仅存在于波长更长的微波范围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张翔(音)领导这个科研组研发了两种新超材料,他说:“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努力制造出能在可见光频段表现出负折射的超材料。这两种方法都让我们在发展超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张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的一名科学家。
  人类通过范围非常狭窄的电磁辐射,即已知的可见光观看世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400纳米(紫罗兰和紫光)到700纳米(深红光)。红外光波长更长,范围从大约750纳米到1毫米。人类的头发直径大约是10万纳米。对一种获得负折射能力的超材料来说,它的结构数组必须比人类利用的电磁波更小。人们在更长的微波范围内熟练控制波长已经取得更多成功,但是这并不令人感到吃惊。这种波长的范围从1毫米直到30厘米不等。
  利用交替层堆叠制成超材料
  在《自然》杂志的论文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将银和不传导的氟化镁交替层堆叠在一起,并在层层之间挖出纳米大小的渔网图样,制成一块光学超材料。科学家在波长最大不超过15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即已知得近红外线范围内,测量出负折射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将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的联合作者詹森·瓦伦丁解释说,每个操作或非操作层都将形成一个电流环路。将交替层堆垒在一起,产生了一系列环路,这些环路被用来抵御将要靠近的光线产生的磁场。
  瓦伦丁还说,两种材料在光线经过时吸收或“丧失”的能量降至最小时,它们将获得负折射能力。就《自然》杂志中形容的“渔网”材料来说,相互作用强烈的超小型集成电路允许光通过这种材料,并在通过金属层时损耗较少能量。瓦伦丁说:“自然材料不会对光磁场产生反应,但是我们制造的这种超材料却能。这是第一个能称作具有光学磁性的材料。因此材料内的光波中的电和磁场会向后运动。”
  《科学》杂志中描述的那种超材料,采用另一种达到向后弯曲光线方向的方法。这种超材料是由嵌在多孔氧化铝内的银纳米导线组成。尽管这个结构比一张纸大约薄10倍,一个无法控制的喷嚏就能将它吹走,但是它被认为是一个超材料,因为它的大小超过光波长的10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作者从波长不超过660纳米的红光观察到负折射现象。这是第一个证明能逆转可见光的方向的方法。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科学和技术毕业项目的学生姚杰,也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作者,他说:“这种纵向纳米线路的几何结构经过特殊设计,只对光波中的电场作出反应。这些纵向纳米线路之间的距离相等,彼此相互平行。磁场在振动时与光波中的电场呈直角。磁场不理会垂直纳米线路非常必要,这个特点对降低能耗极其重要。”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纳米线路材料的新方法是,它发现了一种在超材料不具备负折射率的情况下,能向后弯曲光线方向的方法,对电容率(传播电场的能力)和磁导率(对磁场做出怎样的反应)来说,两者都是负的尤其重要。
  拥有负折射率的好处
  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描述的渔网超材料获得负折射率那样,拥有真正的负折射率的好处是,它能通过减少干扰,极大地提高天线的性能。负指数材料还能逆转多普勒效应,以便在靠近时频率能够降低,而不是增加。多普勒效应是利用警方雷达枪监控过往车辆的车速的现象。但是这些研究人员说,对纳米光学图像或隐身衣等超材料的大部分应用途径来说,纳米线路和渔网超材料都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张翔表示:“这些材料凸显出来的原因是,它们都能在较广的光波长光谱范围内产生作用,而且损失的能量较少。我们还通过抛弃以前以共振物理学为基础的设计,展开了一种研发超材料的新方法。以前处于光频范围的超材料必须以特定震动频率产生共振,以产生负折射,这个过程会吸收很多能量。而共振不是上述纳米线路和渔网超材料的组成元素。”
  新材料易破碎 实际应用还很遥远
  这些研究人员在热烈欢迎这些处于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超材料的形成方法的同时,他们还警告说,它们距离隐身衣和其他应用还很遥远。例如,这种超材料不像著名小说《哈利·波特》中制造的隐身衣,这种超材料由金属构成,非常容易破碎。他们表示,形成一种能大规模生产这种材料的方法,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不过这些研究人员表示,大块超材料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获得负折射,是探索这种隐形装置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月面上的不明飞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阳神八号太空船在调查将来的登陆 地点时,遇到一个巨大、约l0平方英里的大幽浮,但在绕行第二圈时,就没有再看到此物。它是什麽?没人知晓。太阳神十号太空船也在离月面上空五万 的地方,突然有一个不明物体飞升,接近他们,这次遭遇拍下了纪录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阳神十一号太空船载着叁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太空人看到前方有个不寻常物体,起初以为是农神四号火箭推进器,便呼叫太空中心确认一下,谁知太空中心告诉他们,农神四号推进器距他们有六千英里远。太空人用双筒望远镜看,那个物体呈L状,阿姆斯壮说:「像个打开的手提箱。」再用六分仪去看,像个圆筒状。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说:「我们也看到数个小物体掠过,当时有点振动,然後,又看到这较亮的物体掠过」。七月廿一日,当艾德林进入登月小艇做最後系统检查时,突然出现二个幽浮,其中一个较大且亮,速度极快,从前方平行飞过後就消失,数秒钟後又出现,此时两个物体中间射出光束互相连接,又突然分开,以极快速度上升消失。在太空人要正式降落月球时,控制台呼叫:「那里是什麽?任务控制台呼叫太阳神十一号。」太阳神十一号竟如此回答:「这些宝贝好巨大,先生……很多……噢,天呀!你无法相信,我告诉你,那里有其它的太空船在那里,……在远处的环形坑边缘,排列着,……他们在月球上注视着我们……。」苏俄科学家阿查查博士说:「根据我们截获的电讯显示,在太空船一登陆时,与幽浮接触之事马上被报告出来。」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阳神十二号太空人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发现幽浮。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阳神十五号,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阳神十六号,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阳神十七号,……等等的太空人也都在登陆月球时.见过幽浮。科学家盖利曾说过:「几乎所有太空人都曾见过不明飞行物体。」第六位登月的太空人艾德华说:「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来自何处?」第九位登月的太空人约翰杨格说:「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确定的事。」一九七九年,美国太空总署前任通讯部主任莫里士.查特连表示「与幽浮相遇」在总署里是一平常事,并说:「所有太空船都曾在一定距离或极近距离内被幽浮跟踪过,每当一发生,太空人便和任务中心通话。」数年後,阿姆斯壮透露一些内容:「它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都被警示过,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说,他们的太空船比我们的还优异,它们真的很大……。」数以千计的月球神 现象,如神 闪光、白云、黑云、结构物、幽浮等,全都是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共睹的事实,这些现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释,到底是什麽呢?

水晶头骨之谜?

虽然人们对玛雅文化中种种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闻,但这个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玛雅神庙中发现的水晶头颅,却依然不能不令人震惊。这个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据至雅古代传说,这个水晶头颅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玛雅神庙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至今一千多年历史,专家们研究过头颅的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后,肯定其历史非常悠久,确是玛雅时代遗留的文物。


但令研究者们困惑的却是:这颗水晶人头雕刻得非常逼真。不仅外观,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发现眩目的亮光。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钢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钢石等现代工具。而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还不懂得炼铁,他们又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加工这个水晶头颅的呢?难道他们早已掌握了我们现在还不晓得的某种技术吗?


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颅来看,也许玛雅人掌握的科学技术,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高超得多。但他们又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技术的呢?这就更是谜中之谜了。

<<变形金刚2>>最新电影海报!!!




《变形金刚2》的剧情紧接着上一集,狂派领袖威震天虽被丢入深海,但并没真正死去。因为一个新能源宝重新让威震天复活。复活后的威震天招来了新帮手大力神一起来破坏地球的宁静,而擎天柱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也招来了很多战友。在动画片版中继承擎天柱衣钵的通天晓,还有补天士此次也将出现在《变形金刚2》中。最后,擎天柱被重创、生命垂危,连美国也将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百年内将实现时空旅行!!


据英国卫报报道,爱因斯坦生前著名的一句话:“如果在刚开始这个想法就听上去不荒谬,那么这个想法就没有希望变成现实!”这将现今的科学家带来了希望,让他们不懈努力去追求并证实那些最古怪奇异的研究理论。
后来,爱因斯坦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并证明了当人运行速度越快,时间就会过得更慢。目前,世界上一些知名物理学家证实了一些古怪的科学理论:比如:隐形运输(teleportation)、力场,证实它们能够有一天成为现实。来自纽约城市大学的加来道雄教授已确定时空旅行至少在数千年后才能成为现实,但是他认为在百年内隐身斗篷和心灵传输将很快实现。
加来道雄在自己的新书《不可能的物理学》中指出,有太多的讲述某些事情不会成为现实的预言却发现在十年或数十年之后,人类能将预言逐渐变成现实!目前,该书于4月2日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在该书,他依据一些似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的程度,对科幻观点进行了分类描述。
与外星人接触
当前科学家们是历史上与外星人接触的最佳时机,尽管几十年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在太空中寻找地外文明和生命体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似乎这种搜索已变成非常偶然。天文学家声称,现已在太阳系内发现300颗行星,其体积与木星差不多,它们看上去并不像能够孕育生命体的星球。
人造卫星将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类探测类地行星的能力,加来道雄称,“我们现在只搜索了大约1000颗恒星,甚至我们尚未对临近地球的恒星进行搜索探测。我们希望所掌握的分析数据能比以往所收集到的总数据多1000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与外星人接触更加乐观的原因所在。”他认为在未来数十年内人类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将成为现实。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金星的大气层能够产生自己的闪电!!


欧空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首次证实,金星的大气层能够产生自己的闪电。此次发现是“金星快车”科学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金星是一个“地狱”般的地方,大气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参与此次金星快车探测任务的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说:“金星上除了压力和热量,我们可以证实,金星上确实存在闪电——或许比地球上的闪电更加频繁。”
金星上存在闪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据科学家目前所知,整个宇宙中除金星外,只有三个行星体产生闪电——地球、木星和土星。金星上的闪电是独一无二的,与地球、木星和土星不同,它是唯一不是由“水形成的云”所产生的,而是由“硫酸云”所产生的。
“金星快车”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完成后,将在金星上呆两个金星日(一个金星日相当于117个地球日),寻找熔岩流所辐射出来的放射线。当2010年,日本的金星探测器(也称为行星-c)到达金星后,科学家们将能够比较两个结果。
整个欧洲的逾2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金星快车”的任务,并得到了他们所在的研究所和国家空间机构的支持。俄罗斯和日本的科学家对此项任务也有贡献。此外,美国宇航局支援了15名科学家,并借助其深空网络天线提供了无线电支持。

外星人为什么要与地球人发生“性行为”??


1979年6月28日,住在巴西圣保罗地区达米拉索尔市郊外的安东尼奥被外星人绑架到飞碟里,在外星头头的安排下,他和女外星人睡在一起,发生了性关系。
18个月后,安东尼奥又被外星人绑架到飞碟晨,同他性交的女外星人将他们生下的婴儿抱给他,孩子取名叫阿塞利亚,现在已长大,并能用葡萄牙语和安东尼奥谈话。
(这是克拉基计划蓝皮书NO13中所秘密记载的事实)。
专家认为:
①看来外星人是想通过与地球人类混血来探索生存下来的道路。
②也许是因为由于某种原因使外星人生命力脆弱下来,可能因为单一种族近亲交融的原故,所以来进行和地球人混血,以便恢复他们的生命力。
③也许是为了合成二代种类,以便在地球上取代地球人为他们服务。国内外有不少学者也做过不同的论述。
1970年初,格利斯狄努女士和友人开车到佛罗里达州旅游,途中看到一个外星发光物体横空飞去,像似降落在汽车旁,瞬间两个昆虫般的外星生物将她们带进飞碟里,赤身裸体然后身体检查。
这时在心灵里传来外星人的话,“看看光,放心好啦,不会疼”,外星人从她膝盖中抽去什么东西?事后留下伤痕。
当时她看到那里好象山中洞穴或地下建筑起来的巨大仓库,她说,到处是光秃秃的岩石。
右边放着机器物体对她进行检查,特别是检查生殖器官,当时的感觉像似被强奸似的。
几个月后她感到身体不舒服,到医院进行检查竟然怀了孕,而且已三个多月了,这使她迷惑不解,没和任何人有过性交关系,怎么神奇的怀了?
过了几个月,她又去医院检查,体内的胎儿又神奇地消失不见了,又没有发生任何流产现象,可能被外星人取走了。
有资料记载,某妇人被外星人劫到飞碟里两次,就怀了孕,妇产科通过超音波听到胎儿的心脏跳动,她感到非常奇怪。
过几个月后又去检查,胎儿却神秘地不见了。
也许是外星人将婴儿取走了,进行人工培养,按他们生殖规律,这已经到了分娩日期,成熟离体自行生长去了;或者他们进行宇宙生物演化的研究,混血生长一段时间后,取出做标本去了。

40斤重的胖猫猫@@


美国一只怀疑走失的母猫重达44磅,新泽西州一间动物庇护中心正为她找回主人。由于这只超级大肥猫较普通猫的体重超出30多磅,刚一亮相,即备受瞩目,还准备上电视清谈节目,“猫气”急升。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这只母猫上周六被人发现在新泽西州南部一处小区游荡,怀疑从主人家中走失,当时并没有身份芯片。现在当地一间动物庇护中心正极力为它找回主人,如果到本周六再无人认领,则会供有心人士收养。
庇护中心义工赖特说,它可能被喂了一桌子的食物或患了甲状腺毛病,否则体形不会如此膨胀。由于猫块头实在太大,义工正为它设计低热量减肥餐,并以多种玩具助它做多些运动。
这头有“大只公主”的猫因肥出名,“猫气”急升,下周会在清谈节目《Live with Regis and Kelly》上亮相,又会上《Good Morning America》节目。

“鸟巢星云”


近期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了行星状星云M 1-42的高分辨率图像。该天体位于银河系中心人马座,距地球约两万五千光年。图像以中国传统色彩红色和黄色绘制,形态酷似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也颇像"Olympic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O"。为了祝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该研究小组将其命名为"鸟巢星云"。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PKU)和天文系联合聘用的刘晓为教授更具想象力地指出,"鸟巢"上空一只凤凰正待展翅飞翔。

天文学家经常会发现许多与人们熟知的一些形象相似的星云,比如猫眼星云、爱斯基摩星云、哑铃星云、蚂蚁星云等等。该研究小组对"鸟巢星云"特别感兴趣,这幅图像将有助于解答一些关键性的天文难题。

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包括来自美国宇航局Ames研究中心的Robert Rubin教授、英国伦敦大学的Michael Barlow 教授和Yiannis Tsamis博士。Robert Rubin教授目前正在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所访问,并将前往"鸟巢"观看奥运比赛。

Design by The Blogger Templates

Design by The Blogger Templates